【欢迎 登录,退出

本栏目内容仅供内部人员工作参考,严禁外传,一经发现资料外泄,我们将严肃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我知道了(5)

北京市第二期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研修班圆满结业!首都公证员代表分享体会→

  • 发布时间:2025-04-0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部署,北京市司法局联合北京大学成功举办2024年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研修班。3月14日,北京市司法局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2024年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研修班结业典礼。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郝润栋,副局长李文峰;市人才工作局、市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出席典礼。作为学员代表之一,北京市东方公证处公证员洪玉分享收获体会。

本期研修班以“国际法律制度与实务前沿”为主题,以“德国+港澳地区”为研学方向,以全球及区域性国际组织、影响力广泛的标杆企业和著名大学为参访地,通过五个模块螺旋式培训,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交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结业典礼首先播放了本期研修班纪实短片;郭雳在致辞中阐述了北大法学院“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目标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理念,期待学员们用在法学院习得的知识一角打开涉外法治之门,在更广阔的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进而助力国家涉外法治事业长足进步;与会领导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崔杨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期研修班取得的成绩,向有关方面表达感谢,向学员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并就抓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统筹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求与供给、数量与质量、通才与专才、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健全完善培养体系,为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二是着力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北京模式”。坚持政治素养与业务素养并重、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衔接,奋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北京模式”。三是充分发挥人才在涉外法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参训学员要勇做涉外法治建设的奉献者、开拓者、奋进者,真正在涉外法治领域作出成绩、作出亮点,为我国涉外法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业典礼上

北京市东方公证处

公证员洪玉

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

本期研修班

总体情况与体会收获

⬇️⬇️⬇️


作为一名公证员,我习惯性地从公证的层面出发看问题、想事情,个人视角窄,此次跳出公证看涉外法治的机会,我倍感珍惜。几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课堂上,我认真对待,像海绵一样尽力吸收营养;课堂外和参访中,更珍惜与各位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与德国研究人员、仲裁员、律师、其他机构工作人员的探讨交流。除知识获取外,更为宝贵的是视野的开阔,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以及珍贵的友谊。

当听过、看过、感受过之后,再反观公证自身,我也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比如,在听何其生教授讲授创设中国自己的法律工具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时,就想到公证在涉外经济方面能否使强制执行和提存成为有效的公证工具助力企业。在德国参访华为时深切感受到华为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重度施压的情况下仍不放弃、寻求应对、主动出击,就想到公证在目前形势下需要寻求自我突破与发展。

公证,公益属性和专业性兼具。作为公证人员,希望我们既可以提供公益便民的常规服务,又可和涉外律师、仲裁员、鉴定人一道,讨论应用公证的可能性。如果说涉外法治既是对外发展的保障,也是各国较量博弈的战场,那么公证虽不能冲锋陷阵,但也希望可以做好辅助贡献力量!


会员登录

普通会员

公证员

公证员助理

扫码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