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杂志:暖心公证员,巧解百姓急难愁盼
- 发布时间:2024-10-24
在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人口规模近百万。多年来,“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韩慧,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用高效温暖的公证服务助力区域平安和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韩慧 北京长安公证处回天分部主任
“不因事小而推诿,不因事难而畏缩。”这是韩慧的工作信条。她曾在北京朝阳区司法局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对于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有着更多共情与体恤。2019年10月,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入驻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她主动请缨,带领团队逐步建立起回天地区百姓“家门口的公证处”。
感同身受 见证家庭悲欢
百姓的公证服务需求琐碎复杂,每个需求背后可能隐藏着整个家庭的悲欢。为他们服务时,韩慧总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当事人的世界。在她看来,这并不代表背离法律、忽视规范,而是只有与他们产生共情,才能准确地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进而明白“我能提供什么”,然后用专业知识和能力实现他们的心愿。
那是2021年5月的一天,韩慧值班时,一位头发花白、身形瘦弱的阿姨在儿子的陪同下,前来咨询上门办理委托售房公证事宜。“委托人是什么原因来不了?”韩慧问。
“是我的老伴儿,他得了癌症,正在住院……”阿姨叹了口气,顿了一下说:“其实我也是癌症患者,只是他比我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听到这儿,韩慧的心揪了一下,接着详细询问卖房的原因。原来,老两口的儿子因交通肇事急需付给伤者一笔赔偿,老伴儿的身体状况也需要钱治病,只能把家里的房子卖了筹钱。
“上门办公证很贵吧?需要多少钱?”阿姨试探着问。韩慧心里早已拿定主意,当即回复:“上门办理公证确实需要费用,但您这个特殊情况,我不收费,委托公证按规定是200元,我也可以帮您申请减免。”
随后,韩慧详细介绍了办理公证所需要的材料,并约定两天之后到医院为老两口做公证。委托处置房产公证的程序十分严格,公证员也都很谨慎,更何况委托人还是一个重病缠身的老人,能不能做得了公证都是个未知数。
当天早上9点,韩慧带着助理如约到达医院。老人躺在病床上十分虚弱,声若游丝。她趴在老人身旁,耐心地询问情况。通过交流,她首先判断,老人只是身体虚弱,语速迟缓,但意识清醒,思维清晰,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公证可以做!
随后,韩慧按照流程一丝不苟地询问老人委托事项、卖房原因、是否真实意思等,没有要求老人必须整段连贯表述。全部公证流程完成,她才发现自己因精神高度紧张和集中,早已是满头大汗。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第二天,韩慧便为老人出具了公证书。临别时,她还叮嘱老两口的儿子,一定要照顾好父母,多多体恤他们。
带着感同身受的共情,韩慧曾在救护车上与时间赛跑,在当事人被推进手术室前成功帮其办理委托公证,了却心愿;在当事人不便出门的情况下,迅速上门办理遗体捐献声明公证,让其有利社会的善举不受阻碍;答应语言不通的藏族大叔的请求,前往医院免费为他的侄女办理活体器官捐献声明书公证……
温情遗嘱 唤醒亲情关爱
委托、继承、遗嘱,这是韩慧最常办理的公证事项。其中,遗嘱往往牵涉到房产等财产处置分配问题,极易成为家庭矛盾的爆发点。
有的当事人因为不愿接受遗嘱中的内容,质疑公证业务,甚至把怨愤发泄到公证员身上。如何办理一份既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又能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的公证,成了一道难题。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韩慧积极推行温情遗嘱。一方面用过硬的业务素质,帮助立遗嘱人依法达成心愿;另一方面用细腻的情感,鼓励立遗嘱人向亲人们说说心里话。这样的遗嘱受到了立遗嘱人的欢迎,也传递了亲情关爱,让继承人备受感动。
50多岁的张先生是坐着轮椅来到韩慧面前的,迅速恶化的癌症已经将他折磨得虚弱不堪,但他坚持要办理一份遗嘱公证,将自己的个人房产妥善安排。
张先生经历了两段婚姻,与前妻离婚后,他努力打拼培养儿子,直到儿子长大成人出国留学,他自己才又组建家庭。虽然儿子很少回国,但在再婚妻子的陪伴下,张先生的生活也过得很幸福。
张先生虽然病重,但头脑清醒,思维清晰。他明确表示,要将自己名下的房产留给妻子和儿子一人一半。事实上,即便没有这份遗嘱,从法定继承的角度,妻子和儿子也应平均继承张先生的遗产。为何要多此一举?
经过和张先生沟通,韩慧很快明白,他希望给一直陪伴照顾自己的再婚妻子一个交代,也避免自己故去后他最牵挂的家人因为遗产继承产生矛盾。
在全程录像即将结束时,韩慧轻声询问张先生:“您还有什么心里话想和孩子说吗?”这位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放声大哭。
过了好一会儿,他擦了擦眼泪,看向摄像机,吃力地摆正身体,又认真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缓缓地说:“孩子,爸爸多么舍不得你啊!我常常想,如果能够换取更多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我愿意忍受更多的疼痛,我愿意付出更多……关于房子,我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的决定,也希望你能体谅你王阿姨的不易。她这些年跟着爸爸,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也没再生育,你长大了,爸爸相信你会懂得。今生能有缘做你的父亲,我很幸福,爸爸爱你……”
这段真挚的告白,一直烙印在韩慧的记忆中。每每想起,她都情难自禁,泪湿眼眶:“最后的告白不是走过场的形式,更不是温情遗嘱的全部。”立遗嘱人妥善处置自己的遗产,这份遗嘱本身就承载着责任和温情,传递着嘱托与关爱。公证可以成为不幸之中的一抹温情,悲痛之中的一缕阳光。这更加坚定了她用心用情办好公证,不辱职业使命的信念。
法治参谋 守护公平公正
多年来,作为长安公证处回天分部主任,韩慧带领团队为当地群众提供各类咨询、公证法律服务8600多人次,开展法律咨询讲座、送法到家等公益普法宣传活动60多场次。
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违建拆除、建设征地等工作中,韩慧带领团队为安置房摇号选房提供公证法律服务,耐心解答百姓的问题,是深得百姓信任的法治参谋,保障670多个家庭入住满意的新家。
2023年5月,韩慧又接到任务,团队要在两天时间内,为昌平区史各庄街道下辖的史各庄村、朱辛庄村、东半壁店村、西半壁店村和定福黄庄村共1024名村民集中办理《整建制农转非劳动力人员自谋职业协议书》公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为上千人办理公证还是头一次,也没有经验可循。
韩慧和团队成员提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梳理政策、研究协议、准备文书、分派人手、设计流程,做好了充足准备。
现场签约第一天,她带领团队按计划兵分多路,在5个村同时开展工作。政策宣讲、协议内容解读、法律意义告知、现场咨询答疑……每一项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准备充分、分组签约流程设计得当,现场秩序井然。
为了不让村民多等一分钟,韩慧和团队成员顾不上喝一口水,像一条机械化的流水线,高效配合快速推进。朴实的村民看在眼里,忍不住跟她说:“看你们这么辛苦,我请你们吃饭吧。”她婉拒了村民的好意,但心里热乎乎的,“得到了当事人的肯定比什么都高兴。”两天时间,大家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从这些村庄陆续有土地被征用,部分村民农转非,韩慧就开始介入,一次次提供公证服务,到如今5个村庄整建制农转非,意味着村民全部变成了居民。
韩慧说:“作为乡村变城镇的见证人,也在城市发展变迁中作出了公证人的贡献,成就感油然而生。”
带着热爱、专业、奉献,韩慧让公证走进人们的视线,也走进人们的心坎里。
“每一次公证服务中,在当事人的一声声感谢里,我找到了那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满足感,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公证职业的价值。”韩慧说。
韩慧表示,今后她将继续以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无悔付出的奉献精神,诠释公证员的忠诚和担当,满足百姓对公证的期待。
来源:中国妇女